CAUTION! STAY where you feel best!
新聞最大條:
鼓勵海外留學回填國際人才庫
台灣托福資源中心成立
在這裡分享生活的感想。
若大家對財經有興趣,也可以參觀我的財經網頁: https://sites.google.com/site/cogcorp95570036/
若對程式設計有興趣,也可以參觀我的程設網頁: 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rangerll
若對驚奇生活有興趣,也可以參觀我的驚奇網頁: http://amazedgossip.blogspot.tw/
“前車已覆,後未知更何覺時!” 《荀子·成相》
“前車覆,後車戒。” 漢·劉向《說苑·善說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「前事不忘,後事之師」《戰國策.趙策一》
張孟談既固趙宗,廣封疆,發五百,乃稱簡之塗以告襄子曰:「昔者,前國地君之御有之曰:『五百之所以致天下者,約兩主勢能制臣,無令臣能制主。故貴為列侯者,不令在相位,自將軍以上,不為近大夫。』今臣之名顯而身尊,權重而眾服,臣願捐功名去權勢以離眾。」 襄子恨然曰:「何哉?吾聞輔主者名顯,功大者身尊,任國者權重,信忠在己而眾服焉。此先聖之所以集國家,安社稷乎!子何為然?」張孟談對曰:「君 之所言,成功之美也。臣之所謂,持國之道也。臣觀成事,聞往古,天下之美同,臣主之權均之能美,未之有也。前事之不忘,後事之師。君若弗圖,則臣力不 足。」愴然有決色。
【翻譯】
張孟談立下大功,趙襄子封給他許多土地和極高的官爵,不料張孟談卻因而要求辭官歸隱,襄子驚訝地問:「為君主立下大功的人,理應受此禮遇,這樣才能服眾 啊!這也是先聖先賢們安定國家的方法,你為什麼要這樣呢?」張孟談答道:「我察看古往今來的歷史事件,知道君臣永遠無法共享權勢,真這樣做的,未曾有過好 結局。前人的教訓,正可作為我們的借鏡啊!」趙襄子在他的堅持下也只好答應。張孟談於是辭掉官職,並把名下所有封地獻還,然後就在負親這個地方耕作自足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唐太宗「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史為鏡,可以知興衰;以人為鏡,可以知得失。」 《舊唐書。魏徵傳》
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
貪功者必招忌,莫忘所經歷之事,古人誠我不欺。
貪功者必招忌,莫忘所經歷之事,古人誠我不欺。 火鳳燎原中,賈許用公子獻頭之計大破長安,將功勞推給其他人暫避殺身之禍。 前財政部長,上任之後利推新政,未清局勢,拚命前衝,結果還是急流勇退,退居幕後。 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大帝的紀錄官尤米尼斯,智破希臘貴族入侵部落,後裝高傲用謀者離開部落。 漢韓信善用兵,卻也因其軍事才能引起猜忌,韓信由於被控謀反,被呂雉(即呂后)及蕭何騙入宮內,處死於長樂宮鐘室。 劉邦 :「夫運籌帷幄之中,決勝千里之外,吾不如子房;鎮國家,撫百姓,給餉饋,不絕糧道,吾不如蕭何;連百萬之眾,戰必勝,攻必取,吾不如韓信。三者皆人傑,吾能用之,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。」上者知下之功,也懼下之功。 漢初三傑卻有著迥然不同的命運。張良得以功成身退,蕭何委曲求全,韓信被告謀反,被呂后騙入長樂宮,斬於鍾室。